封面 主页
应用研究室 >>办公室 成员介绍 活动内容 文献陈列 得奖 联络

成员介绍>>>其人其言 坂本尚专务


新年致辞2002年《现代农业》刊头新年祝词(坂本尚专务)

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
  崭新的友好开拓崭新的人类史 
    把日中农村民主思想继承到现代 


  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1972年9月27日,日本首相田中,外相大平,与中国周恩来总理和姬鹏飞外相,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签署了"战争状态结束"的共同声明。声明由前文和9项本文组成,日本方面在前文里写着,"过去日本国通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此痛感责任深深反省。"本文的第1条,表明共同声明结束两国的不正常的状态(战争状态)。

  1931年9月的满洲事变,1937年9月卢沟桥事变,进入日中战争。继太平洋战争到1945年8月波斯达母宣战告终战。满洲事变以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长达15个年头,战争结束后又经历了27年的历史才恢复国交。那以后,30年过去了。30年中,官民一致推动中日友好。我们认为以30周年为契机中日友好关系应该进入一个21世纪友好新阶段。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中国传统思想立国

  1931年,山东省zhou平县设立了乡村建设研究所。设立者乃1922年发表了"东西文化和哲学"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梁漱溟。他把世界文化分成西欧·中国·印度三部分。在西欧一边倒的风潮中,主张用中国传统思想立国的"乡村建设",抛弃北京大学教授的地位,下乡去搞乡村建设运动。 

  15年后,梁漱溟经过实践乡村建设,在卢沟桥事件的1937年发表了"乡村建设"的论著。新社会"乡村为本,城市为末,互惠共存"。中国建设应该走乡村建设之路。以农业振兴为契机振兴工业,从农业复兴着手到达新社会。和今日农文协路线相通的乡村建设路线早在30年代的中国就已经存在了。

  一方面,以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为模范,1931年11月"左翼农民组合运动即具有不同理论和方向性的文明批判性的,农民自治倾向团体的代表思想家·学者·作家"结成"日本村治派同盟"。成员为,下中弥三郎,武者小路实笃,橘孝三郎等。

  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和日本的村治派运动都是在"进步就是西欧文明"一边倒的时代中,重新询问亚洲的意义-亚洲农村的意义的运动。 

克服"自然和人类的敌对矛盾"的亚洲文化

  产业革命以来,西欧思想一直领导着世界和亚洲。这种领导带有侵略性。亚洲的殖民地化就是在科学和文明的美名之下进行的。西欧文明的特征是用科学征服自然。用全球化否定地区个性。由于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单一化带来的人类生活的发展,破坏了地球环境,给人类带来了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新矛盾。 

  在亚洲,对西欧文明的未来持否定态度,认为必须以农村为基础建设未来社会的运动,从大正时代到昭和初期在日本和中国同时发生。根据这两个运动,日中两国携手发挥亚洲的独自性共创21世纪。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为契机,我们必须考虑新阶段的日中友好活动。 

  大正时代到昭和初期展开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和日本的村治派同盟运动在战前不能得到合作。然而21世纪却要求我们两种运动能携手并进。

  西欧文明所带来的地球环境的危机-克服自然和人类敌对矛盾的思想在亚洲文化中有。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其含意就在此。

江渡狄岭的"家穑农乘论"大正的农村民主

  从这个观点来看大正农民民主的流程,其根本和西欧民主不同。在那个时代,德富庐花,石川三四郎,和武者小路实笃等归农的趋势,说明什么?它和今日归农的倾向不是有本质上的重合吗? 

  这种归农思想家中,有以为鲜为人知的伟大的江渡狄岭,他尽管和西田几多郎不同,但是展开了"场的理论"。

  江渡在将要从出世名门,东京帝国大学政治学科毕业之际退学成为小百姓。在百姓生活中形成了"家穑农乘"思想。家穑是从权柳成卿的社稷中得到启发,意味着百姓生活的基本"家"和"谷物"。乘是指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的乘。指交通工具。把日本独特的思想一般化的西田几多郎和江渡狄岭,到达了"场的理论",两人都对西欧思想,形成了日本的主观统一理论。大正民主根底是农村思想。自然和人类融和的思想。 

  考虑21世纪,不能不考虑日本农村思想的创立者江渡狄岭和中国农村思想创立者梁漱溟。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的思想。日中两国必须合作,创造领导21世纪的亚洲思想。 

农文协的日中交流活动

  农文协和中国有很深的缘分。农文协的名誉会长·现财团法人农文协图书馆理事长近藤康男,是战后日中交流的先驱者。1957年和1973年访问中国,访问记收录在"近藤康男著作集第13卷新中国的脚印"。

  近藤康男于1947年就任农文协理事,迄今连任55年。今年1月1日将要满103岁,每天坐电车和公共汽车来图书馆上班。他走在高龄时代的最先端是世界上最高龄的图书馆长。

  现农文协会长滨口义旷在1948年中国的日本大使馆开设前一年的1947年,就被排遣到北京的中日贸易备忘录事务所,参与大使馆准备,是大使馆的老前辈。农文协把战后日中民间交流的先驱者近藤康男和中国日本大使馆的先驱者滨口义旷拥戴为会长,是一个于中国有深缘的团体。1986年以来,农文协就和以中国农业试验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为中心与中国展开了交流。 

  农文协于1991年在农科院开设了中日农业科学技术交流文献陈列室,1997年又和中国农科院的出版部门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合作,设立了日本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室,作为日中农业科技交流的办公室开始活动。

  1999年,作为本研究室的活动,为中国农科院的示范市河北省鹿泉市作农业调查和农村计划,组织鹿泉市调查团,开始调查活动。该调查团的中心成员是农文协现任理事青木志郎(东工大名誉教授),今村奈良臣(日本女子大学教授·东大名誉教授),常勤理事原田津常务理事和斋藤春夫理事4人。国务院小城镇改革中心和河北农业大学协力,日中共同进行调查。调查分青木组和今村组。青木组目的是鹿泉市的中心镇大河镇的"地区计划",而今村组则是为了制定鹿泉市全体的农业农村计划而作调查。

  该调查宗旨是以农业为基础地城乡地平衡发展。边调查具体状况,边形成自然和人类调和规划。

日中农户直接交流地新阶段

  鹿泉市距离北京汽车3小时。我们设定了这样的路径。日本农户去中国旅游,先访问北京市,参观万里长城后,到鹿泉市,看一看鹿泉市的农业,回北京。鹿泉市的农业多种多样,有小麦水稻,也有蔬菜果树。有桃树有葡萄。有养牛也有养猪,有养鱼池也有观光农园。我们考虑设立鹿泉视察路径,在视察中组织农户之间的交流。

  鹿泉市调查报告用中日两国语言出版。访问鹿泉市的农户可事先阅读本书,定好访问地点,与农户交流。日中友好活动进入日中农户直接交流的阶段,日本农户用自己体验而得到的技术·经营给中国农户指导出主意。为中国农业个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这种日中农户的直接交流没有等报告书写完在调查途中就开始了。参加这个调查的斋藤春夫理事一直是现代农业的总编,在调查中,发现现在中国养奶牛的情况和日本80年代很相似。作为农业实用杂志的编辑发现这个问题是理所当然的。斋藤春夫回国后,和当时起了带头作用的双轨饲养法的实践农户小泽祯一郎商量,实现了访华。小泽祯一郎详细调查了中国奶农的现状,作了双轨饲养法的指导,收到很好的效果,交流持续了很长时间。

  现在,以这种农户交流为基础,正在著作双轨饲养法的书,不是直译,而是和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一起做新型的翻译出版工作。我们称为"翻案翻译"。

  "翻案翻译"不是直接把日语翻成中文,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向作者确认,让中国学者来补充,把几册日语书编成一册中文,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搞"翻译出版改革"。这种编辑方针凑效,蔬菜的篮子栽培在中国书籍流通最大的新华书店,为科学技术书籍定购第8位。

  再深入,以农户交流位基础的双轨饲养法的"独自翻译"能实现,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反响。

  农山渔村文化协会在1950年代,提出"农民不读书不是农民不好,而是没有符合农户需要的书,我们开发了农民可以理解的表现方式,符合农民想法的新型农业书。其先锋就是浪江虔的"谁都可以理解的肥料知识"。这本书发行超10万部,掀起了农业书籍革命。希望在交流中诞生站在农民一边的翻译农业书籍。

  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我们迎来了农民直接交流,交流农业科学技术的新阶段。 

中国的"自然和人类协调的经济发展将开拓新的人类史

  世界规模的不景气。中国持续经济增长。人口13亿。占世界人口20%的中国经济的动向给21世纪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WTO加盟后的中国一定会给世界带来正面的作用。然而,这种经济增长不能象1960年代日本高度成长期那样,成为激化"自然和人类矛盾"的经济成长。不要象已经发生的由工厂排烟而产生的酸性雨那样,应该是自然和人类协调的经济发展的方向。面向以农村发展为基础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应该吸取日本的负面经验援助中国。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很快,西部却落后,政府投资加上呼吁沿海地区投资。官民一致的西部开发政策,走的是一条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新型社会主义道路。

  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各国可以邦助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在21世纪继承和发展战前中国的现存建设理论和日本的家穑农乘论,将成为21世纪人类"自然和人类协调的社会变革的基本动力。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

下期予告-坂本尚专务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