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主页> 活动内容
日中农业农民农村视察交流>> 视察交流
自由来往(自由投稿)
![]() |
去小泽家作客 中国浙江绍兴 葛焕轩 |
秋已有半暑未残,我陪女儿一家来到了长野县的岛内,访问小泽先生。小泽曾经是访问中国山西省的农业代表团团长,因我女儿岚屏为代表团当翻译而相识,故盛情邀请我们去作客。在国内作客我算跨门踏步多的,而在国外则是新来晚到,一切都是新的尝试。 汽车驰近东京,交通情况显示屏告诉我们,中央高速和东京高速堵车8公里,故我们只得驰上国道线,从东京向山梨县的山区进发。穿越多摩川水系全程,弯弯曲曲上下盘旋,汽车足足走了十个小时才到达松本市,小泽夫妇亲自到松本高速出口处来迎接我们。汽车开进小泽家的旧居,没有寒暄,岚屏介绍了我和她的丈夫刘景东,女儿弘美,儿子弘康,小泽好像一见如故,表示非常欢迎。小泽的媳妇早已担上凉茶,每人一杯。席地盘膝品茗,一生首遇,别有资味。稍事休息后,小泽先生陪我们到他的新居进晚餐。晚餐是以日本农民招待客人最讲究的方式进行的;炭缸早已火红,牛肉,羊肉,牛肚以及包心菜,茄子,土豆,辣椒等等用色拉油在铁板上现烤现吃,喝啤酒和饮料。烤肉尚称可口,然烘烤的蔬菜则半生半焦,实在不敢恭维,但我是客人,不便异议;何况尝尝日本人的饮食,老来得识异国风味也不坏。我有选择地挟些送入口中,肠胃居然也能承受,味觉也无抗议的表示。
小泽一家六口,母一志,妻和子,次子幸志,媳妇和美,才三个月的孙女叫彩英,很有点中国味。小泽是姓,他叫祯一郎,今年六十一岁,十分健谈,还会做文章:虽是农村养奶牛专业户,却出版了五本涉及养牛制奶,纳税,教孩子,娶媳妇等小书,兴趣可谓广泛。他具有高技文化,曾去过美国,意大利考察农牧;近年数次访问中国,传授他们的养牛制奶新技术,为增进中日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预定九月份他将再一次出访中国,真是乐此不疲。 四十年前小泽家开始饲养荷兰奶牛,由于门道不对,牛养胖了,奶也没有了,贷款亏尽,家道衰微;但小泽先生没有灰心,执著奋进。他求教与日本著名农民兽医渡边高俊,实践了双轨饲养法获得成功,因此不但家道复兴,而且名声大震,一跃而成为岛内地区的社会名流和渡边的德意门生。他的科学养牛增乳技术得到了全面推广,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奖励。现在小泽家养奶牛40头,每头牛年产牛奶约5000公斤,一年的净利润是1000万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80万元)。牧场的范围有6000平方,凡拌料,除粪,运物,调温,挤奶,输水都是机械化和自动化。家里有小汽车两辆,旧居和新居住宅两幢,私人花园面积约1000平方。他的大儿子是工学博士;在日本的一家美资公司工作,二媳妇在松本市的证券所工作;牧场由二儿子和他老伴料理,小孙女养在家里,既不雇临工,也不请保姆,这在中国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和子和幸志白天几乎一脚空步都没有,忙的不亦乐乎,而小泽先生却在书斋里悠哉悠哉地写他的文章,88岁的老娘整天呆坐家中看住电话,这大约就是大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治家规矩。小泽父子对生活的理解是极富哲理的。
小泽对我们说,一个人想办一件事并不困难,但一定要办好它又不简单;我想办的事不管有多少挫折磨难,就是要办好办成功。办牧场如此,写书也是如此。我原定60岁把牧场交给儿子,现在如期实现;我说过要把养牛技术推广到中国去,也在实现中。我们日本人用了二十五年实践赶上美国,我看中国人用十年到十五年实践就能赶上日本,我在尽自己的努力推进它的实现。小泽先生的抱负已从家门走出国门,可谓"野心不小"。我有一首小诗为记:"走出国门看世界,牛户耕墨物情乖;挤奶写书亦斋佛,别有天地舒心怀。"
至于小泽的儿子幸志,我觉得他的思想境界比他的父亲要朴实和高远。在去美之原的路上,我们向他提了三个问题。(1)养牛很辛苦,你怎么爱干这一行?(2)你不想要你的妻子一起来养牛吗?(3)你觉得现在很幸福吗?幸志的答复使我们对这位年轻人的品格产生了一丝敬意。他说,人一生下来是注定要奋斗的,只有奋斗和苦干才能创造享受的条件,不经过自身奋斗的享受,心理是空虚的;我干养牛这一行,虽然既忙又苦,但心里很充实。至于我妻子自谋职业的事,首先要尊重她的选择。我想过她要是能和我一起干,我一定要轻松快活得多,但生活的摩擦和碰撞也会增多,处理不当会酿成晚年的痛苦。我宁愿现在的辛苦而不愿将来的痛苦;另外日本农业也有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她的选择也是对这种因素的一个预防。我很幸福。我从出生到现在不管是做对了或做错了事,都有人监督我,我把对我的监督看成是对我的成长和事业的关爱和鼓励,所以我感到很幸福。很难说小泽的儿子是日本青年的模子,但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日本青年是务实的。
当然我曾经在东京穿越过"红灯区",在日比谷公园看到过流浪汉,在日本的电视上看到过杀人越货的频繁曝光,可见日本社会并不象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一片光明。 在小泽家我们度过了整整三天,小泽先生为我们的旅游作了很好的安排。我们游览了松本城楼(天宇),黑部水库,各种博物馆,访问了农业公司,民俗馆,福祉广场(老年活动中心),还面会了岛内地区的民选首脑,行政长官,得到了他们的友好接待。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了解到日本人民是很尊重中日友谊的,他们很愿意与中国人交朋友。如果日本政府不被美国霸权主义挑唆,利诱和胁迫,我相信日本人民是不愿视中国为敌的,是一定能一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