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主页>
农文协>> 沿革 文化活动 出版方针 与中国的交流史 月刊《现代农业》书籍和影像作品 电子出版和应需出版
月刊《现代农业》>>> 请看目录 最新内容 过刊内容 中国杂志上介绍的内容

 

月刊杂志《现代农业》简介

   农民在何种条件下,遇到何种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本刊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仅从生产技术方面、而且从生活到销售,多方面地对农民的实践进行介绍。本刊是从农民、农村的实地出发,对农业技术、农民生活、经营以及社会的存在方式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的杂志。它一直是农文协开展广泛社会活动的基础。自一九四八年以来,我们奔赴农村,挨家挨户地拜访农民、直接向农民介绍和推销本杂志。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在日本国内的各个市、镇、村获得大量定期读者,发行部数已达二十八万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与日本农村和日本农民紧密结合的农业综合性杂志

《现代农业》是一本怎样的杂志? 

-农民的需要是杂志"现代农业"的主题

农文协理事斋藤春夫

   月刊《现代农业》是日本农文协主办的综合性农村读物,1940年创刊,至今已经有60年历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经营,这本杂志在日本农村中享有较高的威望,是日本将农业技术和农村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独一无二的刊物。没有特定的销售体系(通过组织强行推销)每期发行量达20多万册。(现在随着高龄化纯农业读者呈减少趋向,而城市读者有所增加。)

  现代农业的办刊宗旨是"面向农村,为农民服务,为农民写文章,农民自己写文章。"期刊的内容丰富多彩,集实用性,可读性,科学性为一体。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文协的编辑长期坚持深入农村,及时了解农民的要求,紧跟时代,准确把握形势,提出切合实际的符合农业生产需要的近期主要内容。比如96年的主题是:省力,高产,自给。为什么要"省力"?他们经过农村调查发现,订阅现代农业杂志的读者对象大多是65-70岁以上的老人。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青壮年劳力离乡进城工作。读者对象变化了,编辑方针也要相应改变。关键的是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帮农民之需,做农民的良师益友。

  1,月刊现代农业介绍 1996年总情报量:1939篇(每月162篇),每月380页,全年共4560页。
  1)构成: A,编辑部文章:约330篇(每月27.6篇),共1015页(每月85页),占22%。 B,封面及其他:主题论文,目录,彩色和黑白图片,编辑后记,广告索引,明信片,本社广告,共180篇(每月15篇),390页(每月33页)。 C,外部组稿:约1000篇(每月83篇),2555页(每月213页),其中农民组稿每年有300篇,近10年写文章的农民越来越多。 D,整页广告:约600页,每月50页。有130-150家公司登广告。广告形式很多,有整版的,半版的,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厂家当然是商业广告,但是他们也从农药,化肥等方面支持农民。现代农业是一本综合性农业杂志,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方面广告也都登在现代农业上。
  2)特点: A,农民写的文章和面向农民的文章居多,把农民长期积累的经验总结起来,水平是高的。 B,编辑部亲自取材写出的文章占4分之1。 C,杂志内容要求图文并茂,本单位4-5名摄影师主要负责水稻,蔬菜等方面的图片工作(象农文协这样在内容上下工夫花钱的出版社在日本是没有的)。还有4-5名漫画家配合我们工作(采访他们)。 D,不依靠自由撰稿人,也不向外委托编辑,因为文章主要特点是农民自己写文章,所以也无法拜托外部编辑。
  3)办好一本杂志需要三要素-策划,组稿,采访,编辑 我们出版社在工作时间上安排,策划占40%,组稿,采访占30%,编辑占30%。 策划工作的特点: A,注意收集资料,素材。编一本杂志要在半年前收集资料(季节的掌握?) b,在采访中挖掘素材。比如,在农村采访过程中,取10篇材料只用2篇,其余8篇等以后有机会再用。在取材中也可以发掘其他新事物。 C,在其他杂志中寻找情报。 D,在痛苦中思索发现素材。在现实编辑中我们经常为如何找材料而苦恼,这是很痛苦的。 E,第六感觉(灵感)。比如把握时代潮流,预测莫一时期会发生什么大事和变化。
  4)确定编辑方针。每年9月订出第二年1-12月的年度方针,策划工作等。编辑会议70天前召开,每月20号左右,总编辑要求对该期有总体设想,责任编辑也应该有整体构想,去什么地方采访等都要事先准备好写清楚,否则会议无法进行。 在40天前,要决定每篇文章的篇幅。7名责任编辑准备的篇幅都是计划的几倍。30天前,开始把采访的资料编入数据库,设计入网。每年2月做CD-ROM。 

  2,现代农业的主题 1)省力,具体技术实例 2)借助自然的力量 3)高产 4)销售

  3,1970年来现代农业的主题-高产与自给(待续) 

(文摘:1997年中日共同研讨会·日本东京) 
引自《农业科技普及与编辑出版》,1998年,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